画是诗里的梦-读古丽斯坦的绘画艺术
李健
(一)
多年以前,我在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新疆阿克苏克孜尔千佛洞新一窟考察时,面对墙壁上的千年壁画就产生过这样的感觉,当一踏进洞口,仿佛时光倒流,走进了佛禅世界,恍惚间,人好象精神与躯体分离了,展现在眼前的仿佛就是自己的宿命。当迈出佛窟,不自觉地回神再望一下,佛一直半垂着眼帘,神态安详,超然无我,人与佛竟然两种神态。我是从Gulistan古丽斯坦那幅“千年•星语”的画中认识她内心世界的,Gulistan古丽斯坦的画无张狂,不声张,好象那些壁画,对望着自然,任凭风露雨雪,默默无语地摆在那里,呈现出在现实状态中少有的而人们不断神往的安详或者是恬静。我不敢说她的佛缘,但其作品这种自然的流露不时地就会触到人内心深处不露声色的那种心像。“千年•星语”是她对空灵世界的感悟,作品中无论颜色、造型和表现出的意境,都下意识地流露出了古老龟兹文化和克孜尔佛教石窟文化的语境。因此,她的记忆系列,可以说是对这一方面思考体验的不自觉的表现,那是再自然不过的了。
(二)
木歇尔•比尔说过:“我们对于物的认知态度决定着符号的公开化性格。起点和终点在公众与艺术之间转换。”Gulistan古丽斯坦的东方漫游系列,在画面的空间中,对造型进行了解构和重建,使我们的思维回到了一个焦点,从而产生认知的渴望,画面因此而产生了一种张力,表达出了内在的潜力,造成的视觉扩张使人的精神产生升华。她在寻找一种状态,在提炼一种更加精确的语言。在一种纯度很高的色彩语言里和独特的造型手段中,试图在探索一种非东方化的语境,给一种通往她所向往的精彩世界,她的作品开始变得活跃,色彩开始变得单纯而强烈,从画面中好象看出了她精神的表情,灵感的轨迹变得理性化,作品更有文化味,其态度和认知的那些符号开始影响着我们。
(三)
世界上自然界的一种现象至今吸引着人们的兴趣,为什么长江里的鲟鱼不惜逆行千里到长江上游去产卵,青海可可西里的藏羚羊行走荒漠,历尽风险到出生地去产羔,这揭示了什么样的规律呢?在人类的艺术发祥地和初始阶段究竟蕴着什么神秘的力量,她是在怎样打动人心的呢?
Gulistan古丽斯坦的出生地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几千年来,中原文化、波斯文化、罗马文化、伊斯兰文化以及原始本土文化在这里交汇,在早期佛教文化的背景下,曾产生过灿烂的龟兹文化和叨郎文化,其音乐艺术、舞蹈艺术,特别是壁画艺术更是千古一绝。克孜尔石窟壁画比敦煌早200多年,曾是佛教文化东传的重要接转地,这里历史上曾出现过我国古代四大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音乐家苏祗婆,也不乏绘画大师。
Gulistan古丽斯坦曾在这里工作过、徜徉过,曾与这些大师们的精神对话过……这样的浸染升华难道不足以走出一个有创造力的艺术家吗,是因为这些光明总是跟着她走或者说格外的眷顾于她吗?
(四)
诗即是画,画即是诗,从画理说这些并无直接的关系,但从思维角度来看就看出其相通的地方了,在她的诗里,反复出现时间、空间、符号、宁静、智慧等词句,这也是为什么她的画里总是出现的那么多留白或朦胧意象的空间,给人以大量空间想象力的地方。桑福说,要原创,首先源于自身。她的作品,以黄色调为多,如果一个到西部生活多年的人面对戈壁、沙漠、胡杨、骆驼刺、明月,就会产生出大漠孤烟直,长河飞落九天的感觉,人与自然不就是这样交流的吗?她的《大地的音符》是这样暗合了神韵,在她的记忆的的性质系列,有那么多新的感悟,而更多的是思想在回归,重温,心灵在不停地抚摸着流失的时间,她在画布里用心进行着新的舞蹈。她在画里好象总是在祈祷着什么,画面上留给我们的就是那些千年无语,默默守侯的大自然的心语,实际在她的画里是她的内心——在寻找和我的生命息息相关的某种“真谛”性质的启迪。
April 18th, 2007 at 4:12 pm
古丽斯坦你好,能在网上查到你的事很高兴,我是……看拼音就知道啦,哈哈。
February 23rd, 2008 at 12:14 pm
上次在今日美术馆看到了古丽的新作品,什么时候放上来啊。那些新奇想和色彩
艺术的寻找,总在每一个新的时刻,但也在回忆中
色彩的国度我是不了解的,但是,我也会跟从,画的每一天,艺术总有她自己的春天的方式
老狮子